艺术写作者访谈系列播客

平台:微信公众号“黑齿杂志”/喜马拉雅播客平台账号“黑齿电台”

嘉宾:李佳、杨紫、胡昊、Alan Longino、常羽辰、吴凡(后续名单将持续更新)

主持:陈於建/顾虔凡

艺术行业的写作者不可避免地会被吸收为市场运作的一环,他们的文字被印在艺术场合的各种表面,或主动或被动地充当导览员和鉴赏家的角色。而观众透过这些文字所通向的往往是艺术品和展览而非写作者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“解释者”群体?此系列访谈提供了一个窗口,可以一窥他们在“漂亮”文字背后半遮半掩的角色主体。在这里,听众虽然找不见秘籍和偏方,但是可以听到那些用文字“烹饪”的人是如何劈柴烧火、洗锅做饭的。

在“保持距离”成为常态的今天,我们希望通过写作者的声音传递久违的亲近感。努力跳脱媒介为写作者塑造的光环,在艺术写作的实践领域真诚发问,我们希望能借此提出问题、而非提供确定答案和成功指南。

该项目由陈於建策划,他是《黑齿》杂志的助理编辑,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助理策展人。

艺术写作者访谈#5:常羽辰 & 吴凡

艺术写作者访谈#4:Alan Longino

艺术写作者访谈#3:胡昊

艺术写作者访谈#2:杨紫

艺术写作者访谈#1:李佳

音讯

常羽辰,她目前生活在纽约。她的工作方式是游离的——如纺织般写作,如翻译般绘画,如梦呓般经商(见:使用价值 www.usevalue.work/use-value),也以待客之道去教书。她进出于不同的材料和领域,她在劳动分工的边缘散步。changyuchen.com

罗伯特·格鲁克的小说《玛格丽·肯普》中的这句话也许最能描述现在的吴凡:“一位将全部信念灌注于写作的写作者,仿佛完美地讲述出一个故事就等于获得了对自身存在的宽恕。”但是这也不完全属实:吴凡正在从对语言的过度依赖延展至集体性的欢愉(为陌生人举办长期的工作坊)和表演(将体验设置于舞台中发生)。他工作生活于多伦多及其之外。

Alan Longino是一位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,致力于研究战后日本观念艺术及全球的当代艺术。他目前在读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的博士课程。2019年,他在波特兰市Yale Union当代艺术中心联合策划了松泽宥(Yutaka Matsuzawa)在美国的首次个展。他的写作曾发表于《艺术论坛》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学术期刊Haunt Journal of Art等。

 

胡昊(b.1990),写作者、策展人,现为泰康空间研究员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,获美学硕士学位(2017)和哲学学士学位(2013)。

他的文章散见于Artforum中文网、艺术碎片 ARTSHARD、典藏、假杂志、保马、海螺社区、文艺批评、单读、新京报·书评周刊、文汇报·文汇学人等媒体杂志。他曾于2016年、2017年入围国际艺术评论奖(IAAC),入选2017年“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计划:研究工作坊”,并受邀参加2019年“摄影180年在中国”国际摄影研讨会。他曾参与策划群展“打扑克的人”(连州摄影节,2018)、“重组/演绎:激活档案与公共记忆的当代艺术实践”(OCAT北京研究中心,2018)、“边界共振”(北京歌德学院,2018)和“孤军与坦克”(泰康空间,2020)。

杨紫,独立策展人。他于2020年获选为首届“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”研究学人,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;2019年担任年度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;他曾入围2017 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。

杨紫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项目总监,编纂王音、刘韡、徐震、曾梵志等知名艺术家画册,并策划多场展览及公共项目活动,挑战着策展既有的框架和合作模式,策划了“例外状态: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”“Pity Party”“敢当:当代神石注疏”“韶华”“金汤”等群展,赵半狄、谢南星、卜镝、武晨、伍伟、杨露子、尉洪磊、朱昶全等艺术家个展或项目。

杨紫具有近十年的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,2011年,任《艺术界LEAP》杂志编辑,并为《艺术界LEAP》《艺术论坛》中文网和《艺术新闻中文版》等杂志撰写文章,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、宗教学系。

李佳,生活在北京的独立策展人,艺术评论写作者和译者。曾任泰康空间高级策展人(2015-2020),佩斯北京画廊副总监(2012-2015)。她曾策划/联合策划有群展、个展二十余场,包括“饥饿地理”(2019-2020)、“替代空间的替代生命”(2019)、“制性造别”(2018)、“漂流”(2018)、及日光亭系列项目(共计12次个展,2016.3-2018.1)等。她于2017年获第一届Hyunday Blue Prize大奖。李佳是Artforum, LEAP和《燃点》杂志的长期撰稿人,艺术评论亦发表于Artforum Magazine, ArtAsiaPacific, YISHU等国际刊物。

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的非营利艺术机构,于2022年1月15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。以一栋总面积9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为基地,MACA联合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家、策展人以及泛文化艺术工作者,以多形式的持续共同工作构建一处当代艺术版图上的新形态坐标。以“艺术家的工作”为导向,以跨学科的研究为根基 ,MACA试图重聚热爱艺术与信仰“当代”的群体,以回应这个处于激变之中的时代。

EN